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财经要闻 >

江西农业大学:传承红色基因,寻余江共大文化

2023-07-21 19:09:41 来源:实况网

刘俊成 毛彦民 杨志莹

自1958年建校,至1980年改制更名,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曾创下开办1所总校、126所分校的纪录。共大分校大多数处于比较偏僻的乡村,如今这些分校多数处于荒废状态,但其存在20多年、培养20多万人,已然成为我国教育发展史的文化遗迹,是一代人的教育记忆,寄托着一代人的教育情感。

中国开展“共大精神”研究与宣传,对于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创新动力,办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弘扬共大精神,深入挖掘共大分校红色校史资源,江西农业大学余江县共大寻访团前往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余江分校遗址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研。深入了解余江县共大精神,挖掘当地的共大文化。

图1为余江县共大门口队员合影  刘昊 摄

7月19上午8点,寻访团来到余江分校遗址地——现余江共大农乐基地,初见共大分校感慨万分,被共大遗址的门头震撼。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庄严而壮观的大门,宛如一道璀璨的明星,以无比庄重和威严向世人展示着其伟大的教育使命和崇高的理念。

当我站在大门前,感受着那庄严气息,我深深被它所散发的肃穆和庄重所吸引。这座大门高大而雄伟,矗立于校园的入口,似乎在向世界宣告着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作为一所理念相融合的学府的独特地位。

图2为余江共大遗址门头  杨志莹 摄

图3为门头左侧标语  杨志莹 摄

图4为门头右侧标语  杨志莹 摄

后与基地负责人金华珍会面。在负责人的带领下,上、下午进行分校遗址现状参观。参观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余江分校遗址,我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了那段曾经的辉煌岁月。站在这片历史遗址前,我感受到了强烈的敬意和钦佩之情。这片遗址见证了当年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分校的兴盛和辉煌。遗址中矗立着一座座古老而庄重的建筑,石壁上刻着激励人心的口号和党的指示,让我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激情和奋斗精神。

“勤工俭学,艰苦奋斗”的校训,让我感受到共产主义劳动大学追求真理、传承劳动精神以及坚持团结奋进的坚定决心。每一次经过这道大门,我都能感受到这座学府独具的精神力量,它让我倍感自豪。

图5为共大校训 毛彦民 摄

参观过程中,我沉浸在历史的洪流中,了解到分校曾是一所培养革命者和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摇篮。在这里,一代代学子扎根于共产主义信念,接受着党的教育和启迪,他们延续着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的使命,实现社会

主义事业而努力奋斗。

图6为江西共大历史发展 毛彦民 摄

图7为分校水塔,当年的共大学生的用水来源于此  杨志莹 摄

图8为共大礼堂  刘俊成 摄

遗址中的展览馆和陈列室向我们展示了当年学校的教学环境和学生的学习生活。黑白照片、文物和实物的陈列,将历史的记忆一一展现在我们眼前。我凝视着那些笑靥可掬的面孔,他们是当年学校的学子们,他们怀揣着共产主义理念,将学问与实践相结合,为社会主义的光辉前景而努力奋斗。

图9为承载着共大历史的黑白照片  毛彦民 摄

在遗址的角落,我看到了曾经的操场和学生宿舍。尽管岁月留下了痕迹,但我能够想象出曾经活跃在这片土地上的青春与活力。这里见证了无数青年的成长和奉献,他们的足迹铭刻在这片土地上,成为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分校遗址的一部分。

图10为共大学生宿舍旧制外围  杨志莹 摄

共大遗址,一个历史的见证,一个文明的遗存,深深地触动着每一个到访者的心灵。在遗址,我们仿佛能够看到无数学子们怀揣着对于劳动者和社会主义理想的追求,走过大门迈向知识殿堂。正是这座大门,鼓舞着每一位走近它的人,给予他们信心和勇气去追寻自己的梦想,追求共产主义的梦想。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相关阅读